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老照片库 > 正文
    购物车
    0

    加大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原保护(图)

    信息发布者:村网通
    2019-02-27 10:15:02   转载

      已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时节,再过两三个月就将进入牧草和农作物的生长期,但国家草地野外站站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堃却轻松不起来。

      2018年6月,王堃及团队从松嫩平原出发直至祁连山地区,利用无人机航拍等手段拍摄了大量农牧交错带的影像,并从影像资料中发现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存在的一些生态问题。王堃说,每年5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农作物和牧草生长期,也是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的矛盾期。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保护与利用,是涉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复杂问题,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案依然任重道远。

      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南农区和西北草原牧区之间的狭长过渡区域,在景观上表现为草地农田插花分布,又称半农半牧区,涉及我国9个省(区)的110个县市,区域面积约74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1.2亿。王堃说,与相对单一的林地或草原相比,农牧交错带最大的特点在于并非自然形成。它是由于人类聚居区人口压力过大,农业区不断向草原地区挤压后,受自然条件限制而形成的自然状态下的林、草地与农田交叉混合分布的地区。

      百度百科为农牧交错带提供一条极为简短的解释:生态脆弱带。或许,这正是较之降水充沛的南方,王堃对北方农牧交错带更加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田与草地共用地下水资源。过去,由于农牧交错带大都实行轮耕制,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长期干旱造成农业产品产量低且不稳,再加上人口压力、农业用地不断增多等因素,导致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为保证农作物生长,人们就会抽取地下水进行喷灌、滴灌等,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利用的水资源越多,自然草地能利用的水资源自然会越来越少。在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假如草场出现退化,就会带来水土流失、沙尘暴等问题。参照有关国际统一标准,即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生活水平,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承载人数应为每平方公里25-30人,而我国农牧交错带人口实际承载量为每平方公里50-70人。

      近年来,生活在农牧交错带地区的年轻人大都选择外出打工,留在当地的多为劳动能力欠缺的老人及妇女儿童。年轻人外出打工后,农牧交错带的大量土地多被外来人员承包后种植土豆和粮食作物,对当地生态环境形成较大压力。王堃表示,从多年观察研究看,西北草原牧区虽有过度放牧的问题,草原植被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但来年降雨后依旧有缓和的机会。但是,农牧交错带地区由于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连年下降,生态问题压力要比西北草原牧区及东部农区压力大。

      正因为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王堃就和团队开始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与农田界面进行研究。他们在张家口市沽源县建立了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遥感和高光谱成像等高科技手段,计算水分蒸散过程。王堃说,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在农牧交错带,农田开垦面积占总面积的35%-40%是一个阈值,即农牧交错带能够承载的最大农田开垦力度。农田面积比重一旦超过40%就会产生农田沙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之后,王堃及团队利用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对全国农牧交错带及其相邻草原牧区和农区的500多个县进行生态功能价值评估分析,并提出生态裂谷概念,即在统一标准下,由于人为过渡干扰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功能受损出现生态功能低值区。

      在可承受范围内,如何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和地下水资源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王堃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改变无序经营、滥用资源的观念,借助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草牧业,高效农业,是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